梧桐樹下老城味道(梧桐樹鄉(xiāng))
9月28日下午,位于浦東花木的上海圖書館東分館正式開館。作為國內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圖書館,上圖中的東分館總建筑面積達11.5萬平方米。它的落成,不僅是上海又一城市文化新地標的誕生,也標志著今年迎來建館70周年的上海圖書館正在邁入新的未來。
上海圖書館東分館
上面的畫面不是一天建成的,70年只是這個“文化符號”的壽命。上海圖書館始建于1952年,歷史悠久。除了一些社會人士捐贈的私人藏書外,清末民國以來上海許多各類圖書館的涌入,也為豐富上海圖書館的藏書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其中包括1958年10月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四館合并”:上海圖書館與上??萍紙D書館、上海報刊圖書館、上海歷史文獻圖書館合并組建上海圖書館。當時又稱“四殿合一”。
上海圖書館
時隔多年,后三人的名字已逐漸為讀者所陌生,但行走在上海,仍可尋覓到他們過往的印記。讓我們沿著這條綠樹成蔭的街道,探尋上海科技圖書館、上海報刊圖書館、上海歷史文獻圖書館的過去,遇見上圖中所有的前世人。
一百多年前,1914年夏天,一群來自大洋彼岸的中國學子懷著科學救國的夢想,聚集在康奈爾大學,成立了近代中國最早的綜合性科學學會:中國科學會。社會。幾年后,他們完成學業(yè)回到中國,中國科學社也扎根在祖國的土壤上。任鴻俊、丁文江、翁文浩、竺可楨……才華橫溢,群星璀璨。他們開展科學研究、創(chuàng)辦雜志、舉辦講座和展覽,還建立了收集、保存科學文獻、發(fā)揮公共教育功能的科技圖書館:明復圖書館,即“上海科技圖書館”的前身。
明福圖書館初建時
明福圖書館位于現(xiàn)陜西南路與紹興路交叉口東北角。1930年建成,為紀念英年早逝的中國科學會領袖胡明復而命名。圖書館由永寧建筑公司設計,朱森基建筑廠承建。主樓“明福樓”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三層建筑。坐北朝南,呈方形。門面較為簡潔,具有現(xiàn)代風格特征?!懊鞲恰钡闹魅肟诓捎弥袊鴤鹘y(tǒng)元素設計。建筑二層以上的腰線和檐口均飾有幾何圖案。1943年,“明福樓”屋頂開裂,雨水滲入,當時正是上海淪陷時期,市場蕭條,困難重重。幸運的是,大龍機械廠老板嚴玉堂、嚴慶祥父子紛紛捐款相助。盧樹森負責設計,和記建筑廠承建,1944年夏整修工程完成,明福圖書館也被“夷為坡地”。
明福圖書館
明府圖書館作為中國近代最早的科技專業(yè)圖書館,藏有豐富的科技圖書,尤其是生物、數(shù)學圖書。還從歐美訂購了大量科技出版物,豐富館藏。此外,還藏有中國古代科技著作,如《農政全書》《夢溪筆談》《天工開物》《營造法式》等。明福圖書館除了向科學社會員開放外,還舉辦各種舉辦科普講座,向公眾傳播科學知識,在當時的上海頗有影響。
1947年明福圖書館部分新到書清單
1954年,中國科學會向國家捐贈明福圖書館。后更名為“上??萍紙D書館”,并于1958年并入上海圖書館。據(jù)統(tǒng)計,移交時共有各類圖書期刊4萬余冊。并入上圖后,“明福樓”被用作盧灣區(qū)圖書館。1998年,明福圖書館恢復原名,悠久的歷史延續(xù)至今。
明復圖書館今日一景
從明福圖書館向西,沿著舊法租界的林蔭大道步行不到2公里。在淮海中路與復興西路的交匯處,一座紅磚外墻清晰的小樓映入眼簾。這是前香港大英圖書館,也是四館合并時上海新聞期刊圖書館的來源之一。
紅鷹圖書館是一棟假三層住宅樓,坐北朝南,門面簡潔,方窗小。二樓有露臺,房子周圍有大花園草坪。其成立可以追溯到1924年黃炎培等人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甲子社人文編輯部,從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領域學術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1930年以來,編輯出版了《人文月刊》冊及系列圖書。次年更名為人文學會。1933年,實業(yè)家葉紅英向圖書館捐款數(shù)十萬元,圖書館更名為紅英圖書館,籌辦處為淮海中路1413號。此后,由于種種原因,新樓最終沒有建成。這座小樓最終成為了人們心中紅鷹圖書館的標志。
紅英圖書館1940年版《行號路圖錄》
秉承甲子社的初心,紅鷹圖書館自成立以來,已成為上海從事文獻收藏和索引的重要機構??箲?zhàn)時期,紅鷹圖書館遭到日寇的洗劫,部分圖書資料被洗劫一空,但工作仍在繼續(xù)。到1946年底,藏書已達4萬多冊圖書、11萬多本雜志、137張圖表、65張拓片、134份日報、100萬多份剪報和史料、約30萬張雜志索引卡。值得一提的是。令人驚奇的是,這其中包括了全套的《申報》,被公認為近代中國最大的報紙,也被稱為近代中國百科全書。
1952年9月,紅鷹圖書館董事會將圖書館捐贈給政府。上海市文化局接管后,明確定位為期刊專業(yè)圖書館,以期刊資料的收藏、整理和應用為主。后與1949年12月15日成立的上海新聞圖書館合并,成為上海新聞期刊圖書館。1958年四館合并后,紅櫻圖書館最終成為今天上海圖書館的一部分。時至今日,在上圖的許多民國期刊的封面上,仍然可以看到紅鷹圖書館藏書的印章。歷經(jīng)歲月滄桑,這座紅色小樓搖身一變成為徐匯美術館,并繼續(xù)成為這片梧桐樹下的街區(qū)重要的文化地標。
紅櫻圖書館舊址現(xiàn)為徐匯美術館
如果說創(chuàng)建于1930年代初的明府圖書館和紅英圖書館反映了這一時期上海的繁榮發(fā)展,那么上海歷史文獻圖書館的前身:創(chuàng)建于“孤島時期”的合肥圖書館則代表了上海歷史文獻圖書館的繁榮發(fā)展。這座城市在戰(zhàn)爭期間對文化傳承的堅持。
1937年,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上海淪陷。葉景奎是一位翰林出身的實業(yè)家、銀行家,他無法忍受自己的許多私人收藏在戰(zhàn)爭中損失。1939年,他聯(lián)系張元濟、陳桃一等人,在法租界的拉菲德路(今復興中路)找了地方租了一間房子,創(chuàng)辦了圖書館。因三人共同創(chuàng)辦,故取名“合眾”,旨在搶救民間散落的藏書。1940年,葉景奎捐資15萬元,幫助河中圖書館在富民路長樂路口西北角購地建新館。
聯(lián)合圖書館外觀
新建筑以富民路長樂路口為中心,向兩側展開。它高三層,部分高四層,有一個傾斜的屋頂。1949年后增建、擴建。華蓋建筑事務所承擔了河中圖書館的設計工作?;蛟S是由于當時孤島社會環(huán)境復雜,為了避免過于引人注目,河中圖書館的門面顯得簡潔低調。由于藏書的需要,可以看到沿富民路立面的窗戶面積明顯較小。
聯(lián)合圖書館重點收藏各個時代的文獻資料,包括書籍、報刊、書畫、金石拓片等。最初的藏品來自葉景奎、張元吉等創(chuàng)始人的私人收藏。后來,他們又大力收購、收藏各地私人收藏。除了上海,他們還涉足江浙。在那個飽受戰(zhàn)爭蹂躪的時代,他們在保護文化寶藏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角色。
1940《圖書季刊》聯(lián)合圖書館成立報告
據(jù)統(tǒng)計,截至1953年,聯(lián)合圖書館藏書約25萬冊,碑刻拓片1.5萬種。其服務對象也從特定專業(yè)人士擴大到普通讀者。當年,經(jīng)董事會決議,合中圖書館捐贈給上海市人民政府,并由上海市文化局接管。1955年正式更名為上海歷史文獻圖書館,1958年并入上海圖書館??梢哉f,正是聯(lián)合圖書館豐富的藏書奠定了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收藏的基礎。
行走在梧桐樹下,明府、紅纓、河中、上海圖書館一一映入眼簾,從陜西南路的靜謐,到淮海中路的浪漫,再到長樂路的休閑文化文脈。傳承都在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