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3位帝王的生平和他們的結果簡介圖片(秦朝3位帝王的生平和他們的結果簡介一樣嗎)
一、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軍事統(tǒng)帥,但他的殘暴卻令人發(fā)指。
“秦王心貪,行自強之智,不信功臣,不親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嚴刑拷打?!彼绕垓_了權力,然后欺騙了仁義,開始以暴政統(tǒng)治世界。(《史記》)
這是司馬遷對秦始皇的描述。不得不說,秦始皇的勇氣讓所有人都印象深刻。當然,他自私的性格是為世人所憎惡的。
子楚
安國君在位時,有二十多個兒子,子楚作為眾多兒子中的一個,被送到趙國做人質(zhì),地位低下,幾乎不可能繼承王位。安國君寵愛華陽夫人,可惜華陽夫人并沒有兒子。
呂不韋本是衛(wèi)國的一名商人,他審時度勢,欲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價值,開始結交子楚以及華陽夫人。他勸說華陽夫人把子楚過繼到自己的名下,從而鞏固自己的地位,最終遠在趙國做人質(zhì)的子楚就這樣被立為嗣。
正是在這個時期,呂不韋將自己的寵妃趙姬許配給子楚為妻。不久,她生下了一個兒子,就是后來的秦始皇嬴政。
人物關系圖
嬴政可以說是呂不韋落下的一顆棋子,而他的童年也可以說是灰色的。子楚死后,13歲繼位的嬴政并沒有實權。他不僅要忍受母親趙姬與國相呂不韋的曖昧,還要忍受母親趙姬與男寵嫪毐的不堪。這時的國相呂不韋權力滔天,男寵嫪毐也囂張跋扈,嬴政最終在隱忍中爆發(fā),用了三年時間把嫪毐和呂不韋先后鏟除,奪回了國家大權,開始了他的宏圖偉業(yè)。
六王畢,四海一。短短十年間,秦始皇采用遠交近攻的手段吞并六國,完成了統(tǒng)一霸業(yè)。
嬴政的思想既是先進的,又是極端的。他統(tǒng)一了法律、文字、度量衡、貨幣,這在我看來是十分先進的,這番作為推動了中華歷史文明的進程。但是他橫征暴斂、大興土木、焚書坑儒、濫殺無辜、追求永生在我看來又是極端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秦朝的衰敗。
為了找到長生不老的方法,秦始皇多次出巡,但在第五次出巡時,卻得了重病,去世了。臨死前,他下旨讓北方監(jiān)軍的長子扶蘇即位。嬴政不久就去世了。可惜他找錯了人。他問趙高處理此事,趙高野心勃勃,并沒有按照他的意思立扶蘇為帝,反而隱瞞嬴政死訊,秘不發(fā)喪。
回京途中,受天氣影響,尸體散發(fā)出惡臭,趙高將鮑魚放進嬴政的車里掩蓋臭味。
返回咸陽后,撥打趙高聯(lián)合李斯篡改遺詔,把立長子扶蘇為帝改為立胡亥為帝,并且逼死扶蘇。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找一個比較容易控制的人作為傀儡,從而達到掌權的目的。
二、秦二世胡亥
秦朝的第二個皇帝胡亥,就像一個紈绔子弟。在趙高的欺騙下,他帶領秦朝走向滅亡。
‘圣旨是為諸大臣設酒筵席,召諸弟子賜食。我們先停下來吧。胡亥陛下視群臣為善行,因他們的失敗而離開他們。'
這是胡亥小時候的故事。意思是在一次宴會上,胡亥提前離席。當他看到門口大臣們整齊排列的鞋子時,他就將它們踢來踢去。此人的人品可見一斑。除了他的花花公子氣質(zhì)之外,他的頭腦并不是特別聰明。司馬遷對他的評價為《史記》:"胡亥極愚"。
胡亥的皇位來得突然,讓他心神不寧,生怕自己的兄弟們來搶奪他的皇位。再加上趙高的不斷慫恿,一場殺戮即將來臨。說白了,一個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一個是為了鏟除路上的荊棘,為日后自己掌權做鋪墊。
蒙田
在這場血雨腥風中,首當其沖的是蒙氏兄弟。胡亥以"蒙氏兄弟戍守邊疆十幾年沒有立功,反而非議朝政"為由,殺害蒙氏兄弟。
此后,更加猛烈的暴風雨來臨了。在王室子弟中,他的19個兄弟,10個姐妹慘遭殺害。最初12個兄弟被砍頭,接著又有6個兄弟和10個姐妹在杜郵被碾死,最后1位便是公子高。
李斯
除了這些英雄和皇室子弟之外,還有不少地方官員被殺。之后支持胡亥即位的李斯也沒能幸免于難,最終被腰斬,家人也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最終胡亥的目的達到了,無人能與他爭奪皇位。趙高一直在朝廷安插親信??上?,此時的胡亥并不知道趙高的伎倆。他甚至認為自己栽下的親信可以為自己所用。
趙高勸胡亥,你現(xiàn)在就好好享受吧。你剛剛當上皇帝,很容易犯很多錯誤。如果做錯了事,會嚴重影響陛下的。就這樣,胡亥被趙高欺騙,不顧政事。他終日住在宮中,將政事留給了趙高。
在胡亥的統(tǒng)治下,大量動用民力,賦稅日漸上漲,百姓苦不堪言,最終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而此時的大秦王朝已經(jīng)無人可征。當起義大軍逼近咸陽之時,胡亥才開始感到害怕。在這混亂之際,趙高已經(jīng)不再甘愿背地里掌權了,他挑明了要篡位,最終趙高的女婿閻樂逼迫胡亥拔劍自刎。不過這個時候趙高又覺得稱帝的時機不對,又扶植了另一個傀儡皇帝——贏子嬰。
三、秦三世贏子嬰
嬴紫英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皇帝。初稱皇帝,后稱王。
趙高支持紫嬰為傀儡皇帝,想等待合適的機會篡位稱帝。不幸的是,紫嬰并不是吃素的,反而咬了趙高,將其殺死。
子嬰稱王四十六日,楚將裴公大敗秦軍,入武關。隨后前往霸尚,約好交出紫英。子嬰遂束其頸為一隊,白馬素車,載著皇帝印符,下至至道旁。'
劉邦率軍來到壩上,招來子嬰投降。最后,子嬰無奈,只能帶著玉璽和軍符在路邊投降了劉邦。樊噲建議殺掉子嬰,劉邦決定饒他一命。
一個月后,項羽入咸陽,殺子嬰,至此,大秦王朝覆滅。
秦始皇所謂的"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并沒有實現(xiàn),只傳了三世就到頭了。
可以說,子英生不逢時,歷史對他給予了高度評價:"子嬰仁儉,百姓皆載其言。"——趙成
“子嬰冷靜,能殺掉趙高,但他一開始就不是明君。如果秦國還能做到,子嬰就可以多留幾年,揚利除害,救弱趨利?!?,那么秦國就不會突然滅亡了?!?——蔡東凡
如果秦朝沒有滅亡,子嬰再當皇帝幾年,秦朝也不會滅亡得這么快。
結語:縱觀有秦一朝,它的衰敗也是有據(jù)可依。不像其他朝代,它的巔峰以及衰敗都是從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開始的。到了秦二世,本就愚蠢的胡亥,加上趙高的各種鼓吹,民眾苦不堪言,最終秦朝被他拉入了無盡的深淵。秦三世子嬰接手時,作為傀儡皇帝的他卻推翻自己的扶植者趙高,在位的這46天里,深得民心,只可惜這時的秦朝已經(jīng)日薄西山,翻不出什么大浪了,最終躲過了劉邦,卻死于項羽之手。
秦朝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奠定了中國往后兩千多年的政治格局,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秦始皇在位時期,建皇陵、修筑長城、建管道等等一系列的大工程雖然有一定的意義,但是花費巨大的民力,也為秦朝滅亡埋下了伏筆。焚書坑儒將大批讀書之人坑殺,這是中華文化的巨大且不可彌補的損失。秦朝嚴苛的刑法雖然在統(tǒng)治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過于嚴苛,最終激發(fā)了民眾的反抗,這也加速了秦王朝滅亡的腳步。
注:部分圖片源于網(wǎng)絡,本文均屬作者本人觀點,如有不妥之處,還望各位指出。
(創(chuàng)作不易,請多支持!您的點贊、收藏、轉發(fā)、評論就是我最大的動力?。?/strong>
參考資料:
《史記·秦本紀》
《史記·秦始皇本紀》
《資治通鑒》
《中國皇帝全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