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2021年了寫給女朋友的話(就快2021年了)
t-node='塊'data-draft-type='table'data-size='normal'data-row-style='normal'
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錢衛(wèi)紅指出,人類活動對全球變暖的影響需要研究。氣體是過去50年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將上升2。對于這一被許多政治家和部分科學家廣泛認可的觀點,中國科學家、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錢衛(wèi)紅教授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人類活動并不是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全球平均氣溫最多本世紀就會上升。0.6,不可能達到2的閾值。
無法對應(yīng)“拐點”,是錢衛(wèi)紅對“人類活動導致全球變暖論”不同看法的第一個論據(jù)。他分析了全球氣溫變化和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曲線,發(fā)現(xiàn)從1750年到1950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緩慢增加。1950年以來的50多年里,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速度為是過去200年的六倍??梢姡趸紳舛葟木徛仙娇焖偕仙摹肮拯c”是在20世紀50年代。然而,全球氣溫從較涼爽的小冰期到全球變暖時期的“拐點”是在1850年代,比二氧化碳的“拐點”早了一百年。他指出,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無法解釋全球變暖時期以來的平均氣溫變化,更無法解釋上個世紀的年代際氣溫振蕩。溫室氣體對氣溫升高的貢獻需要進一步研究。
錢衛(wèi)紅認為,“人類活動導致全球變暖論”也缺乏科學的時間尺度基準。僅靠近幾十年的溫度趨勢和二氧化碳濃度的快速增加并不能預測下個世紀的溫度變化,而且最近的趨勢也會因自然的影響而發(fā)生變化。
他認為,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就像不同尺度上波動的疊加。數(shù)天至數(shù)周的短期溫度變化主要是大氣內(nèi)部熱量的調(diào)整和重新分配的過程。季節(jié)以上時間尺度上的溫度變化應(yīng)反映太陽輻射以及大氣底層海洋和陸地表面的多時間尺度變化。太陽輻射和海洋溫度的年代際變化是影響全球氣溫長期變化的重要因素。
錢衛(wèi)紅提出,海洋變化、太陽輻射強迫等四個因素的變化會影響全球氣溫的波動。在2004年以來的中德、中英氣候變化會議以及2006年發(fā)表的論文中,錢衛(wèi)紅提出了“長期趨勢和短期振蕩”的觀點。
他指出,全球氣溫存在20年尺度的振蕩,本世紀之交的十年形成了近千年來上述四個振蕩暖相的首次疊加,這是一種共振現(xiàn)象。這也造成了國際社會關(guān)注的全球變暖現(xiàn)象和年代際氣溫溫暖高原接近峰值的現(xiàn)象。
基于長期趨勢和短期振蕩模型的分析,錢衛(wèi)紅認為,全球變暖在過去150年中一直存在,每世紀升溫速度為0.44??紤]到百年以來0.44的長期變暖趨勢和年代際自然振蕩,到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最多上升0.6,上升2的可能性不大C或更高。2030年,全球氣溫將出現(xiàn)一個小低谷,自然氣溫變化的峰值將出現(xiàn)在21世紀60年代,屆時不會超過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