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新聞的大專學校(新聞專業(yè)大專生)
以下表達僅是我自己的。
前段時間,2022年研究生全國線公布,新聞傳播學碩士分數(shù)線為367分。分數(shù)線比我第一次考研提高了22分。新傳記似乎正成為越來越受歡迎的專業(yè)。
我說一下我自己的情況。我畢業(yè)于一所大學媒體學院,剛剛辭去我的第二份正式工作。
從上面的描述來看,光是“大?!本鸵呀?jīng)比很多新生差很多了,這也是我就業(yè)遇到障礙的原因之一。如果是985或者雙一流學校的新玩家,可能就不會出現(xiàn)這些問題。
我高中時學的是理科,但現(xiàn)在看來我應該選擇文科。在填寫申請表時,我不顧家人的反對,堅定地選擇了大專的“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yè)。宿舍里除了我以外,其他室友都被調(diào)到了這里。我是唯一一個主動做出選擇的人。而現(xiàn)在看來,就我一個人還在從事或者想要從事一些和新川稍微相關的事情。
我的“固執(zhí)”從何而來?新聞理想的“種子”是什么時候播下的?
現(xiàn)在是高中。高中語文課上,每個同學都要在課前準備演講稿。當時我準備了一個關于“正能量新聞”的小演講,所以我誤以為正能量就是新聞。我想我當時對此感興趣。那時,我并不知道大學里真的有新聞專業(yè),但“新聞”這個詞開始在我心里生根發(fā)芽。
在??茖W校,你只有兩年的學習時間。第三年,你被迫實習并搬出宿舍。那么大學這兩年你到底學到了什么?新聞采集和寫作?看來老師沒有聽懂上面的話,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記不起他說了什么了;新聞評論和寫作?我只記得老師經(jīng)常不來,一學期也沒有寫過檢討。相反,我把更多的時間花在電視攝影、紀錄片創(chuàng)作、非線性剪輯和Photoshop上,即所謂的“拍攝作業(yè)”。只有一位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然,由于他的獨特,這位老師也被很多同學“討厭”。她會帶我們看調(diào)查性新聞節(jié)目,讓我們在課堂上模擬現(xiàn)場報道,讓我們寫計劃。我上她的課的那個學期是我更接近我所想象的新聞業(yè)的時候。
畢業(yè)后,大多數(shù)新聞機構和公司都找不到工作,只能在網(wǎng)絡媒體工作兩年。沒有編輯權,他們只能轉發(fā)文章,“閉門造車”。后來我從事新媒體,一切都向“流量和數(shù)據(jù)”看齊,沒有什么純粹以新聞為導向的東西。也許我太理想主義了。
當今時代,沒有人不看手機、不看新聞,包括政治、流行病、空難……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手機從各種社交媒體獲取信息。在這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任何人都可以學會拍攝抖音、剪輯視頻,而不必學習新聞學或媒體學。抖音、小紅書等自媒體平臺也開始流行,孵化出一些網(wǎng)紅,也獲得了不錯的收入。必須承認的是,不管怎樣,每一個當紅的網(wǎng)紅都有一定的實力,尤其是那些一直很紅的網(wǎng)紅。他們更多依賴的是持續(xù)產(chǎn)出優(yōu)質內(nèi)容的能力,這是普通人做不到的。
而像我這樣既沒有很好的專業(yè)水平,也沒有很好的技術水平的人,似乎淪落為“文員”和辦公室勤雜工。確實,新聞工作比較文藝,絕對不是任何一個女孩子都能做得到的?!奥殕T”。
但新聞學本身是一門覆蓋面比較廣的學科。需要學習政治、經(jīng)濟、歷史、法律等知識,或者選擇自己最擅長的作為特約記者。非新聞專業(yè)的人也可以從事記者工作。比如,法學院的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學會新聞采編,但新聞采編的學生卻不一定能在短時間內(nèi)學會法律知識。
上大學之前,我狹隘地認為新聞=民生新聞,沒有考慮到方方面面。
畢業(yè)這幾年,我意識到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就是做一個能寫文章、能原創(chuàng)評論的人。還可以拍攝照片和視頻的人。主要精力還是在寫作上。
說了這么多,無論是抱怨還是埋怨,造成我目前尷尬的就業(yè)處境都有客觀原因,主觀原因也不容小覷。
我抱怨我的學歷低,沒有機會。我以為我沒有人脈,進不了大公司。但事實上,即使有這樣的機會,我也未必有資格。我說我熱愛新聞事業(yè),熱愛媒體行業(yè),但我連最基本的閱讀和寫作都沒有堅持,甚至連寫作都沒有開始。
誰該受責備?怪你自己。
剛好看到我最喜歡的于姐的微博:“弱者的慣常行為:不相信自己,不相信努力,在沒有保障的情況下不想付出努力”收獲,卻愿意不斷暴露自己?!叭酢辈拍苴A得別人的好感。
哈哈哈哈哈哈,我被罵了
如果這篇文章到這里就結束了,那就毫無意義了?,F(xiàn)在寫下這些話,還是希望有辦法彌補、完善。
閱讀并輸入知識。
這里的讀書并不是所謂讀書的知識?,F(xiàn)在只要你想學,任何方式、任何平臺都可以找到適合你的。多關注新聞,尤其是社會熱點事件,有自己的想法,多看官方評論。
建立您自己的材料庫。
我每周都會整理材料和好詞好句。小紅書上有博主每天都會發(fā)布人民日報的精讀文章。當我想刷新手機時,我就會去閱讀它們。后來我也嘗試著去分解它們、分析它們。按照大類劃分到自己的素材庫中。
輸出。多練習寫作。
無論是新聞評論還是日常感受和感悟,都可以嘗試用完整的詞語和句子來表達。它可以是微博上的短文,也可以是長標題。
采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