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學的成語解釋及意思(敏而好學的典故)
一個關(guān)于敏感、好學、不恥于提問的人的成語故事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儒學創(chuàng)始人。
孔育,與孔子同時代,字中書,衛(wèi)國官員??子顬槿苏?,聰明好學,而且為人謙虛,不恥于提問。
孔羽為魏國做出了重要貢獻。為了表彰他,讓后人學習和弘揚他的好學精神,魏王在他死后賜謚“文”。
謚號是一個人一生言行的概括。
后人尊孔宇為孔文子,尊孔子為孔夫子。在古代,談及文化和武術(shù),歷來非常看重“識字”。
子貢是孔子的學生,也是衛(wèi)國人。他不服氣,無法理解孔宇竟然有“孔文子”這么高的榮譽稱號。他覺得孔宇獲得這么高的榮譽稱號,似乎有點高估了。
有一次,子貢問孔子為什么賜“文”字,孔子說:“老師,孔宇的知識和才華雖然很高,但比他優(yōu)秀的人很多,為什么要賜“文”字呢?“?他的頭銜是什么?”
孔子回答說:“孔羽非常好學,好學,聰明,靈活,有不懂的地方,他會慷慨地、虛心地向別人請教,即使別人的地位或知識不如他。”他一點也不感到羞恥,而羞恥,正是他難得的地方。所以,封他為文公,也并無不妥?!?/p>
在古代社會,等級觀念是非常嚴重的。地位高的人很少與地位低的人交往。地位高的人往往羞于向地位低、地位低、知識比自己少的人尋求建議。
地位高的人要“不恥于問”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孔子認為衛(wèi)國大夫孔侑在這方面尤為可貴。
只有心胸開闊,善于向別人請教,不斷完善自己,才能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