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方法分享,初中學習方法和技巧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學習方法分享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學習方法分享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應對學習動機不足都有哪些方法?
大學生缺乏學習動機既可能表現(xiàn)出來,也可能不會表現(xiàn)出來;既可能表現(xiàn)為盲目地享受當下,也可能生活在追求未來的焦慮里。
導致大學生學習動機缺乏的原因主要有:對學習方法掌握不夠,學習效能感缺乏;對學習目標了解不夠,缺乏努力方向;迫于小團體壓力,學習不用功;對科任教師不滿意,缺乏學習興趣;與父母感情不睦,缺乏自我價值感。分享學習方法,增強學習效能感;開闊學生視野,堅定努力方向;積極干預學生中的小團體;關心學生,增進師生感情;正確處理學生與家長的感情糾葛,增強學生的自我價值感都有可能提升大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我國古代,哪些教育方式值得我們借鑒?
在我國古代,哪些教育方式值得我們借鑒?
教育是一項古老而神圣的事業(yè)。我國古代教育博大精深,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和強大的生命力。
在我國古代,涌現(xiàn)出大量的著名教育家,積累了十分豐富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先秦諸子百家各具特色的思想,它奠定了我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基礎。漢以后,儒家的教育思想獨占鰲頭,成為我國古代教育思想的正統(tǒng)和核心。
那么,古代的教育思想中有哪些教育方式是值得我們吸收和借鑒的呢?下面,僅以三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秉承“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
孔子以前,只有貴族子弟才有接受教育的權(quán)利,因此也只有貴族子弟才能夠當官。而到了孔子時代,他將教育普及到平民,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新的教育思想。擴大了教育的社會基礎和人才來源,對全體社會成員素質(zhì)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加快推進教育大眾化的進程,并實現(xiàn)了教育大眾化的目標: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教育對象涉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階層。“有教無類”的全民化教育思想,轉(zhuǎn)變高等教育觀念,使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發(fā)展是社會發(fā)展以及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其次,秉承啟發(fā)式的教學手段。
古代教育家特別重視對學生進行啟發(fā)誘導,注意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鬃诱f:“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朱熹注云:“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fā),謂達其辭?!泵献右埠苤匾晢l(fā)式教育,他有一句名言:“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
現(xiàn)代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實施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是自我發(fā)展的探索者、建設者和參與者。我們借鑒古人啟發(fā)誘導教學原則的出發(fā)點,就是要處理好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與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之間的矛盾。以多方面引導、誘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好學、樂學。既能使學生主動地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又能促進他們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最后,秉承“中庸”和諧的教育方法。
《中庸》的教育思想是我國傳統(tǒng)教育的精華,它所極力推崇的“中和”思想是儒家和諧教育理念的方法論,而其“天人合一”的人性化思想體現(xiàn)了和諧教育的終極追求。其核心是本體與外界的和諧共存,也就是要愛天愛地愛人。這也就形成了我國古代教育思想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注重和諧。
現(xiàn)代教育以素質(zhì)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為核心,而且更注重教育的人文性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所以通過傳承民族文化精華,注入和諧教育因素,對人才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以及高等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國古代教育方式中有很多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比如歷代教育家在人才培養(yǎng)中都突出德育等。教育是一個不斷向前的過程,要適應現(xiàn)代人的發(fā)展,教育的方法也永遠都在更新與變革之中。中國的教育實踐已有豐富的經(jīng)驗。
我們今天追求理想的教育,提倡人本教育和素質(zhì)教育,這些差不多都可以從遠至先秦的諸子百家中找到理論與實踐的雛形。而這些歷經(jīng)久遠至今仍熠熠生輝的思想,仍在給當代的教育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帶來諸多深刻的重要的啟示。
感謝閱讀!我是“當文化插上翅膀”!
謝謝你的提問。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文化中的教育思想也是非常豐富。其中有些教育方式是值得現(xiàn)代教育借鑒的。
孔子提出因材施教,注重個性差異,不憤不啟 不悱不發(fā),善于啟發(fā)誘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即殆的學思結(jié)合;提出學習與行動相結(jié)合的方法。這些對現(xiàn)代的教育作用很大。
荀子提出強學力行,認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虛一而靜,即是學習一要虛心,二要專一,三要安靜。
莊子在教育方式上用形象思維給學生插上翅膀,注重寓言在教學運用;提出任其本性,樹立教師育人的生本思想。
墨子提出主動施教,堅決反對教師“弗問不言”、“待問而后對”。提出平民教育,提高全民素質(zhì)。
王充提出詮訂于內(nèi),事有證驗,以效實然。即是指理論必須符合客觀事實,必須通過實際效驗。
顏之推編寫的《顏氏家訓》對當今教育有很大的借簽作用。他提倡虛心務實,反對驕傲浮夸,不學無術(shù);博聞廣記,擴大知識范圍;勤勉惜時,努力學習,珍惜學習時間。
柳宗元的順天致勝發(fā)展觀符合人類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這對當今追求功利主義教育有很大的借簽作用。
胡瑗創(chuàng)立分齋數(shù)學,實施因材施教,主張廣普及教育,實施寄宿制辦學。他的教育理念至今都沿用。
以上教育思想方式不僅在古代有利于人才培養(yǎng),而且對現(xiàn)今社會急功近利、重智輕德、鋪張浪費的教育應有一定的啟示。
社會在進步,教育在發(fā)展,這是毫無意義的。封建社會的教育方式?jīng)]有什么可借鑒的地方,倒是古代一些教育思想和論述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封建社會的教育方式?jīng)]有什么可借鑒的地方,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教學方法死板。老師填鴨式地教,學生死記硬背;
2、教學內(nèi)容狹窄。主要是“四書五經(jīng)”等儒家經(jīng)典以及根據(jù)這些經(jīng)典所編撰的一些啟蒙讀物,如《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女兒經(jīng)》等,很少涉及其它學科;考試選拔提倡“八股文”。
3、教學目的單一。“教”為了傳播統(tǒng)治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和治國方略,培養(yǎng)能夠維護和鞏固封建統(tǒng)治的官吏;“學”就是為了做官,“學而優(yōu)則仕?!?/p>
古代一些教育思想和論述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教育思想:如孔子說的“有教無類”;韓愈《師說》中的“圣人無常師”、“學無先后,達者為師?!焙兔髂┣宄跛枷爰尹S宗羲提出的“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學校,而后設學校之意始備?!钡?。
2、學習方法論述:如《論語》中:“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者殆”和“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币约啊把驖u進”、"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钡鹊?。
我國的教育方針基本沒有弊端,只是在實施過程中有點偏離,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走上正常軌道。
社會永遠在進步,教育也永遠在發(fā)展,教育能否跟上時代進步的需求,這是一個天大的難題,沒有一個國家敢拍著胸脯說自己的教育體系如何完備。美國有美國的教育優(yōu)勢,日本有日本的教育特點,難道中國的教育就那么不堪?要知道,中國現(xiàn)有各級各類學校51.88萬所,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2.76億人,專任教師1672.85萬人。2019年大學應屆畢業(yè)生840萬人。多么龐大的一組數(shù)據(jù),容易嗎。
講良心話,不要忘了我國長期堅持的“德、智、美、勞、體”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它不是某些人的心血來潮,它是在吸取古今中外的教育經(jīng)驗并經(jīng)長期實踐總結(jié)得出的可行方針,只可惜在實施過程有點偏離。怪誰呢,怪國家,怪學校,怪老師?誰也不能怪。教育是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系統(tǒng)工程,做為“小皇帝、小公主”的家長們,難道不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嗎?
國家把舵,學校擂鼓,老師劃槳,社會、家庭吶喊助力,只有這樣,我國“德、智、美、勞、體”全面發(fā)展的教育龍舟才能劈波斬浪,力爭上游。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學習方法分享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學習方法分享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