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為今用(文化千古)
郎世寧《百駿圖》(部分)。郎世寧,意大利米蘭人,清代宮廷畫家
“歸還——意大利歸還流失文物展”歸還文物之一
“意大利起源——古羅馬文明展”的展品之一是戴頭巾的奧古斯都頭像(右)。古羅馬帝國的創(chuàng)始人屋大維創(chuàng)造了相對穩(wěn)定的政治局面,為古羅馬帝國早期的繁榮奠定了基礎。(資料圖)
五百件文物勾勒出古羅馬文明,讓人們一睹意大利的起源。這是有人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意大利起源——古羅馬文明展”后表達的感慨。
本次展覽既是紀念中國國家博物館建館11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也是2022中意文化旅游年的旗艦項目,見證了緊密而深入的文化交流。兩國交往密切,兩國人民友誼深厚。
中國和意大利都是世界公認的文明古國。他們在人類長期的活動中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明,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chǎn)。
萬千河山將亞歐大陸兩端的東西方隔開,卻阻礙了文明的交流互鑒。千百年來,萬里萬里,無數(shù)人穿梭于東西方之間,將旅人腳下的道路染成了美麗的文章。
在追求和平的道路上,世界人民的心是團結(jié)的
在《意大利起源——古羅馬文明展》中,有一尊戴著頭巾的奧古斯都頭像,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不僅是因為雕塑本身精美的表現(xiàn)力,還有時間、空間帶來的穿透力。和時間,也為奧古斯都。斯圖加特的傳奇故事。
公元前29年的夏天,羅馬城充滿了歡樂。羅馬人正準備歡迎屋大維從埃及回到羅馬。在這次遠征中,屋大維擊敗了對手安東尼,一舉結(jié)束了多年來軍閥混戰(zhàn)、滿目瘡痍的羅馬內(nèi)戰(zhàn)。他最終統(tǒng)一了地中海世界,給羅馬人和地中海沿岸各民族帶來了夢寐以求的和平。
為了表彰他在實現(xiàn)和平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國家決定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意思是神圣的。在和平建設的環(huán)境下,羅馬人的物質(zhì)和精神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極大的發(fā)揮,在思想、文化、文學藝術等領域發(fā)展出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和物質(zhì)文明成果,標志著羅馬人的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開端。羅馬進入黃金時代?!獖W古斯都時代。
在奧古斯都的領導下,羅馬人創(chuàng)造了以詩歌和建筑為代表的繁榮燦爛的羅馬文化。羅馬逐漸從一座“磚城”轉(zhuǎn)變?yōu)橐蛔О倌旰笠廊混陟谏x的“大理石城”。輝煌燦爛,令人嘆為觀止。
歷經(jīng)兩千多年的時光,這尊奧古斯都大理石頭像依然光彩奪目。讓它的輝煌不朽的并不是高超的雕刻技藝,而是奧古斯都給羅馬人和地中海地區(qū)帶來的和平與發(fā)展。努力。
在追求和平與發(fā)展的道路上,古今中外各國人民的價值追求始終如一。
不久前,不少觀眾通過直播目睹了三星堆又一新成員。三千多年前古蜀人的饋贈,讓人們再次為古人豐富的想象力和精美的文物所折服,感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當三星堆雄偉而神秘的銅像與羅馬大理石雕像“站”在一起時,會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幾年前,以三星堆為代表的古蜀文明震撼意大利——“三星堆:人神世界——四川古蜀文明特展”在“永恒之城”羅馬舉辦。
此外,中國的衣食文化也不止一次進入意大利,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文明的“制服之美”和“禮儀之大”。
志同道合者不讓山海遠
兩千多年前絲綢之路就開通了,長安與羅馬遙遙相對,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絲綢之路故事。
中意兩國有著悠久的交往和交往歷史。羅馬在中國史書《史記》中出現(xiàn)時被命名為“李玄”,說明西漢時期羅馬對中國并不陌生。關于公元《后漢書·西域傳》年羅馬帝國的記載,“那里的人民都長大了,正直了,與中國相似,所以被稱為大秦”。羅馬史書也說,中國人身材高大、富有正義感、孝順、長壽。
公元前139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開辟了陸上絲綢之路。公元97年,東漢西域都護班超派西域副使甘英出使西域大秦(羅馬帝國)。雖然沒有成功,但卻展現(xiàn)了古人促進東西方交流的雄心和努力。
德國海德堡大學圖書館里有一條資料:羅馬人利用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從埃及橫渡印度洋到達印度半島的黃植王國。這里曾經(jīng)是華夏先民開辟的海上絲綢之路的終點站,然后向東延伸??梢赃M入東西海上絲綢之路交匯處的南海。
意大利史書明確提到,古羅馬皇帝曾派使者從埃及經(jīng)印度洋到達漢朝統(tǒng)治下的日南縣,然后北上洛陽會見東漢皇帝,創(chuàng)造了中西之間直使的記錄。中國和羅馬。甚至還有傳說,羅馬軍團的后裔就在樓蘭地區(qū)。
志同道合者,不讓山海遠。位于絲綢之路兩端的中國和意大利都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繁忙的絲綢之路交通中的物資交流在中國和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在中意交往史上,不能回避馬可波羅。他在中國生活了17年,足跡遍布全國。返回威尼斯后,他寫下了《馬可·波羅游記》,描述了他在中國這個東方最富裕國家的所見所聞。這本書一經(jīng)出版,就在歐洲廣泛流傳,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強烈好奇和向往。這本書最忠實的讀者之一是克里斯托弗·哥倫布,他對新海上航線的開發(fā)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明朝時期,1582年,意大利人利瑪竇踏上了前往遙遠東方的未知旅程。作為一個西方人,利瑪竇對繁榮昌盛的中華文明由衷地欣賞和敬佩?!爸袊膫ゴ笫鞘澜缟蠠o與倫比的”、“中國不僅是一個王國,中國實際上是一個世界”。
他不僅幫助徐光啟等人將歐洲科學技術傳入中國,還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儒家經(jīng)典翻譯成拉丁文,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介紹給西方,對歐洲產(chǎn)生影響。啟蒙思想。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利瑪竇以其非凡的勇氣和勇氣,推動了“西學東傳”和“東學西傳”,因此被譽為“歐洲儒家”和“歐洲漢學之父”?!??!端膸烊珪芬岳敻]主編的《乾坤體義》為“西學傳入中國之始”。
清代,意大利米蘭人郎世寧來到中國,立即擔任宮廷畫師。曾工作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在國內(nèi)從事繪畫五十余年,參與過圓明園西式建筑的設計。到達中國后,郎世寧認真研究中國畫的繪畫技法,并將西方繪畫技法與中國傳統(tǒng)筆墨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全新的繪畫。
就這樣,文明的交流互鑒跨越了千山萬水,行走其間的文明使者就像人類文明寶藏的繼承者和守護者,為子孫后代守護著遺產(chǎn)。
傳承兩種文明友好交流,在歷史積淀中前行
中意兩國文化、博物館機構(gòu)始終保持著密切、友好的合作。2018年,為充分體現(xiàn)“絲綢之路”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深遠影響,弘揚和而不同、開放包容的絲路精神,中國國家博物館合作與意大利21家博物館和國內(nèi)17家博物館聯(lián)合舉辦“精彩東西方——從絲綢之路到文藝復興”展覽。其中有中國先賢開創(chuàng)和發(fā)展“絲綢之路”的重要歷史見證,也有受中國文化影響、呈現(xiàn)中國文化元素的西方證據(jù)。例如中國和意大利航海所用的指南針、針碗、海圖、船模等;充滿西洋風格的青銅器、瓷器、玻璃器和唐代陶俑等,以及《通商指南》《世界地圖》等,反映了早期意大利旅行家對中外文化交流的文獻認識西方。
2019年,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下,“歸還——意大利歸還中國流失文物展”由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承辦。進一步彰顯了中意兩國政府攜手保護文物的堅定決心。這成為兩國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話。
專家介紹,這796件中國文物藝術品跨度從新石器時代到民國時期,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
馬家窯文化四大圈紋雙耳陶壺,西漢彩繪繭形陶壺、唐代彩陶駝、宋代白釉雕花碗、明代綠釉陶床。文物歸還是對中國流失文物的追索。這是近20年來中國遺失文物返還過程中歷時最長的案件,也是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
這796件文物的歸來“讓幾千年前的絢麗彩陶增添了幾分色彩;讓漢唐明朝的盛世喚醒了一些記憶;讓中國的歷史在不同時期來填補一些空白?!?。
這796件文物的歸還源于中意兩國人民對人類文化遺產(chǎn)堅定不移的熱愛。這得益于中意雙邊機制的長期建設。它不僅譜寫了絲綢之路沿線文明交流互鑒的多彩篇章,也樹立了兩國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合作的里程碑。
兩大文明古國大規(guī)模返還文物,以文化交流促進民心相通,為傳統(tǒng)友誼注入新活力,描繪了文明交流互鑒、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畫卷。(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