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航空學校(廣東航海學校)
20世紀初,中國正值風雨飄搖、政局不穩(wěn)、內(nèi)憂外患不斷的時期。從清朝蒙昧孤立的狀態(tài)中走出來后,中國人民突然看到此時的中國就像洶涌波濤中的一片樹葉一樣處于危險之中,他們開始苦思如何救國。
廣東航校
縱觀當前形勢,孫中山先生率先提出“航空救國”的思想,并于1924年底建立了全國第一所航空學校,——廣東軍用飛機學校。
學校最初設在廣東山腳下的“皮革”,后來搬到“大沙頭”機場附近的一個軍營,設備相對簡陋。航校首批學員有十名,全部是從黃埔軍校第一批畢業(yè)生中選拔出來的。當時的校長、飛行教官、機械教官都是外籍人員。
那時,飛機對于普通人來說還很新奇、陌生。
圖為廣州各界人士前來參觀學校的飛行器“廣州城校號”
1925年秋,航空學校首屆畢業(yè)生中的5名被選派赴俄羅斯深造。與東北航校不同的是,廣東航校的畢業(yè)生大部分前往俄羅斯留學,回國后,前兩期的學生大部分在成立較晚的筧橋中央航校擔任教員。其中,毛邦初擔任筧橋航空學校副校長、航空委員會副主任。
1925年,廣東航空局改制為航空部。為宣傳“航空救國”,提高人們對航空業(yè)的認識,航空部舉辦了兩次全國各地長途飛行。第一架“廣州”號于1928年11月11日從廣州大沙頭機場起航,降落武昌、南京、北平(今北京)、奉天(今沉陽),繼續(xù)飛往天津、上海、南昌,然后返回12月18日,廣州。第二架“珠江”號于12月8日從廣州珠江啟航,沿海岸線北上飛行,經(jīng)汕頭、福州、杭州、寧波等地直達上海,并繼續(xù)飛往漢口、長沙、12月桂林、梧州3月30日返回廣州。這兩架飛機的全國長途飛行打破了省際之間的微妙局面。他們還訪問了當時尚未換旗的東北地區(qū),對全國航空事業(yè)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12月,廣州大沙頭機場已不夠用,航空部門決定在手狗嶺旁邊的空地建設天河機場。
圖為首戈嶺天河機場軍機排列整齊
到1932年,航空學校已培養(yǎng)了200多名優(yōu)秀飛行員。同年8月,“燕塘政治軍事學校”招收學生26名。加上1931年招收的62名學生和廣西派出的13名學生,被分為第六期的A、B、C班。第六批A、B、C班畢業(yè)生多達128人。
1936年,為增強空軍實力,廣東空軍將各艦隊改稱中隊,并準備組建3個大隊。每個大隊下轄3個中隊,每個中隊下轄3個中隊,每個中隊有3至6架飛機。其中,每班有3架驅(qū)逐艦,每班有3架重型轟炸機,每班有4架輕型轟炸機,每班有4至6架偵察機;包括航拍和護航。此外,每個中隊都有儲備飛機,人員根據(jù)機型進行分配。從這一點來看,廣東航校的實力已經(jīng)很強了。
廣東航空學?!鞄谩?/p>
1936年6月1日,兩廣發(fā)動“六一事變”,高舉抗日反蔣旗幟。7月18日,空軍司令員黃光瑞秘密命令謝芒以演習為借口北上飛往蔣介石,并安全抵達南昌。結果,事件的煽動者陳濟棠認為王牌空軍已經(jīng)徹底消失,不得不于18日宣布辭職。廣東航空學校改為中央航空學校廣州分校,后由南京市航空委員會接管。筧橋航空學校的階段順序如下。學校第七、八期未畢業(yè)學生北上,并入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至此,廣東航空學校的歷史宣告結束。
圖為廣東空軍部分飛機北上。
1936年,西湖,原廣東空軍人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