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的好處例子(放棄的好處和壞處)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永不放棄,跌倒了就爬起來。
我出生在農村,上學時無人指導,一無所知。那時我除了課本外幾乎沒有讀過任何課外書,也不知道百度是什么。我隨機報考了大學一個垃圾專業(yè),海洋漁業(yè)科學與技術。當時我覺得這很酷,因為它既科學又技術。其實只是個釣魚專業(yè),當時我的綽號是老仔。我的希望破滅了,所以我在大學呆了四年。
畢業(yè)后,我?guī)缀鯖]有想過放棄。我一直以為我別無選擇。當我看到機會時,我就全力抓住它,并努力工作。
30歲以后,家庭和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我慢慢開始考慮放棄。你的余生想做什么?你想怎樣生活?你的熱情是什么?
在今年的巴菲特股東大會上,芒格給年輕人的建議是:找到你真正不擅長的東西,然后避開它們。即使你很聰明,你也無法做好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
我終于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以及如何實現它。然后我辭掉了工作,找到了另一份工作。到目前為止似乎還不錯。我終于可以按時下班了。下班后我不用再想著工作,也不用再被老板PUA了。我的心靈似乎得到了解放。
有時候只有放棄,才能停下來,看清自己,然后重新規(guī)劃自己的路。
投資也是如此。放棄有好處,但也很困難。為什么?
從小到大的觀念
如上所述,我們從小就被教導,放棄是失敗者的選擇。接受失敗總是很難接受的。
如果我們虧本賣出一只股票,那就等于認輸了。我們不愿意接受失敗,所以我們堅持下去甚至低價補倉,等套利解決后賣出。
當談論股票時,大多數人都不愿提及自己虧損的股票。
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是指在某件事上投入的大量時間、金錢和精力。如果要放棄,就意味著之前的投入都被浪費了,所以很難放棄。
很多人看股票賬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買入成本,看股票是否處于浮虧狀態(tài)。他們會將浮動損失算作自己的成本。其實這個成本是沒有意義的。正確的交易操作應該基于當前公司的基本面和價格,而與原始的進貨成本無關。
但一旦你想到自己付出的沉沒成本,放棄就感覺不合理。
機會成本
人們更有可能關注實際成本而不是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當你選擇某件事而放棄其他機會時。
你現在持有的一只股票明年會上漲10%,但另一只股票明年會上漲50%。那么如果你選擇繼續(xù)持有這只股票的機會成本是40%。
當然,你需要先了解另一只股票,然后它才是你的機會。如果你不明白,那就不是你的機會。
一只跌了20%的股票,堅持補倉2年,終于擺脫困境。
但另一只股票兩年內上漲了50%。為什么我們必須等待套利解決?
在股市里,跌倒了就爬起來是不合適的。
這就是我昨天發(fā)帖打算賣掉保利萬科,調整倉位的原因。
也許保利萬科未來會崛起得很好,但在我看來,綜合確定性和勝算不如??低?、中國概念、美的、分眾。
我在萬科損失的錢必須要回來嗎?
即使保利萬科未來崛起,他們未來的增速會高于??低?、中國概念、美的、??怂箚??
確定性會更高嗎?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選擇改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