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貸為什么選擇大學生(為什么套路貸大學生所占比例較高)
所謂名義培訓實則詐騙的“培訓貸”,是銀監(jiān)會、教育部等部門已叫停的“校園貸”的變相升級?!吨袊嗄陥蟆吩诮谄毓獾亩嗥稹芭嘤栙J”事件中,一些受害學生為了還貸沒日沒夜地打工掙錢,學習和日常生活受到嚴重耽誤。令人氣憤的是,這些借貸平臺往往打著“打工”、“創(chuàng)業(yè)”、“助成功”等名號。受害者原本以為自己很幸運,得到了貴人的幫助,卻不料卻落入了精心設下的陷阱。
今年4月以來,國家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多次發(fā)出預警,提醒學生各類“培訓貸”、“回租貸”存在陷阱。一些非法機構采用威脅、恐嚇甚至暴力手段催收貸款,后果嚴重。危害了廣大學生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多次告誡廣大學生“天上不會掉餡餅,遠離校園不良貸款”。
值得注意的是,從多起案例來看,經(jīng)濟貧困的大學生更容易成為各類“套路貸”的受害者。在筆者看來,這正是非法機構針對貧困學生的弱點,進行針對性犯罪的犯罪行為。
首先,貧困學生物質資源相對匱乏,家庭難以提供經(jīng)濟、物質支持。進入大城市求學后,面對同學的高消費,往往會產(chǎn)生較大的心理落差。在就業(yè)難、收入低的就業(yè)環(huán)境下,一些貧困學生被“成功學”所迷惑,認為自己可以輕松創(chuàng)業(yè)成功。這種急于求成的焦慮心態(tài),給了各種“套路貸”可乘之機。犯罪分子誘導或強迫受害大學生簽署各種貸款協(xié)議。這些原本以為可以通過貸款快速改變命運的年輕人卻不知道,他們往往面臨著無法承受的巨大財務風險。
其次,貧困生的警惕意識淡薄,這也是他們容易落入陷阱的因素。許多貧困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很少接觸到網(wǎng)絡信息。一些貧困學生對于大眾媒體傳播的各種金融、網(wǎng)絡詐騙新聞,以及網(wǎng)絡輿論圈反復討論的“套路”知之甚少。而且,他們往往性格單純,缺乏洞察社會復雜性和人性陰暗面的能力。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貧困學生更容易上當受騙。
而且,貧困學生的家庭教育往往缺乏這種涉及金錢的安全教育,甚至一些貧困家庭的家長本身就沒有安全意識。缺乏法律知識和金融常識的貧困學生,遇到“套路貸”機構的說辭,很容易落入陷阱。此外,他們的權益受到損害后,維權之路往往異常艱難。
因此,要防范“培訓貸”陷阱,對大學生特別是貧困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嚴格學校管理。
一是學校要加強管理。一些借貸平臺公然在校園“講課”,或者利用傳銷“套路”引誘“后輩、后輩”入坑,讓最值得信賴的“同學”成為詐騙鏈條的一部分。一名成員。他們在學校散發(fā)傳單,并在學校當局的注視下舉辦講座。這些人是如何順利通過學校的?
有些人認為只要學生學習好、就業(yè)穩(wěn)定就萬事大吉,不太關心學生權益受損的風險。一旦發(fā)生危機,一些學校往往無法提供切實的幫助和建議,甚至完全推卸責任。這些管理上的弱點,為不法分子在校園內實施詐騙行為打開了方便之門。
當然,我們不能把管理問題全歸咎于學校。畢竟,現(xiàn)在有那么多名義不同、手段狡猾的“套路貸”。為了欺騙天真的學生,經(jīng)常會使用各種“套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方法就是利用“貪婪”、“從眾”等人性弱點,發(fā)起心理攻勢。從以往的情況來看,培訓的“套路”之一就是采用“餓賣”、“壓銷”等方式。
因此,學校在加強管理和教育的同時,也必須提高學生特別是貧困學生的自我警惕意識,警惕各種銷售“套路”。我們都知道營銷手段有很多種,但只要合法合理,就不會受到外界的批評,也不會被追究法律責任。判斷合理與否的標準是看是否存在虛假宣傳或者以假亂真的問題?!芭嘤栙J”在這方面堪稱“套路之王”。他們往往用很低的準入門檻來誘導受害者加入,并不斷給他們“希望”,但他們永遠不會兌現(xiàn)最初的崇高承諾。但他們不會被迫離開。就這樣,受害人一步步陷入詐騙的泥潭。比如,一些所謂的“零門檻培訓”實際上要求償還貸款,一些培訓公司“老師”嚴重缺乏教學資質,打著幫人就業(yè)旗號的“培訓”實際上教人偽造簡歷等。這些荒唐的方法最終導致它只能是一個騙局。
一些被騙的學生向警方報案,但未能及時立案調查。一些人向教育、工商等行政部門尋求幫助,但被告知不屬于他們的管轄范圍。對于陷入貸款困境的學生來說,想要及時脫身并不容易。他們常常要面對被追債的麻煩。
社會各界應高度關注危害大學生特別是貧困大學生的“套路貸”行為,讓那些處于陰影下的“套路”暴露在陽光下。(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