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南四湖在哪里(我們知道南四湖是什么)
北方五湖是指山東境內的鞍山湖、馬塔湖、南王湖、蜀山湖、馬場湖,因南方四湖(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而得名。
圖為南四湖
《史記》據(jù)記載,任城至巨野一帶曾被稱為“大澤野”。歷史的變遷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到了宋元時期,“大澤眼”逐漸干涸,黃河多次決口?!按鬂梢啊睔埓娴牡V脈在黃河泛濫的沖擊下,形成了許多湖泊和河流支流,形成了梁山泊水系,在《水滸》年被稱為“八百里水洼”。據(jù)史料記載,捕撈高峰期,北五湖約有7.5萬戶漁戶。涼山、汶上、任城漁業(yè)最為豐富。魚商、魚販利用運河船只,北補京城,南補江淮。鮮魚活蟹,利八方。北宋末年,水旱災害,盜賊橫行,朝廷剝削百姓,百姓陷入絕望。于是,梁山農民起義爆發(fā)。起義隊伍中漁民占很大比例?!端疂G》上述叛亂頭目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張衡、張順、李軍等人均出身于漁業(yè)。
北五湖自五朝至宋時期屬梁山泊的一部分。元明時期,隨著大運河的開發(fā)利用而相繼形成,起到蓄水運輸和調節(jié)運河水量的作用。
馬塔湖
位于文邑西南文河堤以北,東至劉樓鄉(xiāng)王莊,西至運河,南至南王鎮(zhèn)吳家高頂,北至磁丘鎮(zhèn)鄭樓。周圍17公里。湖里已經(jīng)很多年沒有水了。成為良田。明萬歷《武審《汶上縣志·方域志》記載:“馬塔湖位于溫江堤北,周圍方圓34里。夏秋季節(jié),水上漲,流入北湖?!贝蜷_河門,北過紅仁橋,秋天有菱角、甲魚、茭白,野蒲的好處很大,人們可以依靠。夏秋之間,野蒲稻荷盛開如夕陽,可想而知諸河之勝?!贝撕敲骷尉改觊g擬建的蓄水湖。相傳修湖堤時,馬跑到哪里,哪里就是修堤的地方,故名“踏馬湖”。后來,因湖水干涸時常出現(xiàn)蚱蜢(蝗蟲),故又稱蚱蜢湖。運河于1958年1月退役,湖內已多年沒有水。近年來,湖底已變成肥沃的農田。(不是現(xiàn)在的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馬達湖)。
鞍山湖
鞍山湖就是現(xiàn)在的東平湖。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自鞍山開鑿會通河至臨清,南與薊州河相通,文水河北引至臨清虞河(今魏運河),吉水河被截流。分為兩段,謂之《印文絕記》。于是,溫河與古吉河在鞍山(今梁山縣小安山)腳下匯合,淤積成湖,故名鞍山湖。它綿延數(shù)百里,沒有明確的邊界。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黃河“在元武切黑陽山”?!八拥綎|平的鞍山山脈,并淤積在鞍山湖上。”明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宋理再次疏浚運河時筑鞍山湖堤,“引濟渡入流長河,為湖源,蓄水最豐,又筑二門泄水以利交通?!泵骱胫问辏ü?500年)“四界周長八十四里三分之三”。萬歷十六年至十七年(公元1588年—1589年),“筑鞍山湖堤四千三百尺”。明代中葉以來,“已允許人們耕種,但低洼地區(qū)仍存湖形”。明太昌元年(1620年)重修水缸。“所有湖泊的水箱都已恢復,鞍山湖已恢復至五十五里?!泵髂┮延偃??!鼻蹇滴跏四辏ü?697年),“靳福令鞍山湖人耕種佃糧,交納租金,所以水坦克被遺棄了。已開放土地900多公頃?!?/p>
東平湖
南王湖
南王湖。據(jù)《禹貢錐指》記載:“此湖為巨野湖東端,綿延百余里,宋時與梁山湖合并,又名張澤羅?!痹辏ü?283年),開鑿濟州河,自任城(今濟寧市)至鞍山,注入吉水,用于漕運。濟州河自北向南流經(jīng)南王湖,將南王湖分為兩部分:西部稱為南王湖,周長九十英里,東部稱為南王洞湖,周長近百英里。明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疏浚會通河,修建戴村壩,引溫河經(jīng)小溫河至南王,引水漕運。小文河渡過南王東湖交通,將南王東湖分成了另外兩部分,小文河以北的叫馬塔湖,距周三十四里;小文江南稱蜀山湖,周六十五里外。運河西岸的南王西湖,有南王湖的專屬名稱。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南王湖筑堤,周五長十二里。
蜀山湖
蜀山湖位于山東省汶上縣文運交匯處的南王鎮(zhèn)東南部,舊運河以東,南至任城區(qū)長溝鎮(zhèn),東至康義鎮(zhèn)邵莊、趙橋,西至任城區(qū)長溝鎮(zhèn)。新海在北柳樓鄉(xiāng)。徐老莊、文和堤,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10公里,總面積約150平方公里。東北部蘆葦叢生。蜀山湖開鑿于明代,是白英“南王引水”后修建的漕運“水庫”。該湖面積9999公頃,堤長100多英里。它與古運河水土相連,西連南王湖,北望梁山八百里水岸,南眺十二蓮洼、馬場湖。蘆海碧波蕩漾,水豐魚肥,煙波浩渺,氣象萬千。據(jù)明萬歷武神年《汶上縣志·方域志》載:“城內湖為南王,即古大野澤,中間有長堤,運河貫穿其中,分為三段”。運河之西稱西湖,相傳東繞蜀山湖六十五里,水出長溝減水門,入馬房湖,因境內有蜀山而得名。解放后,由于1957年、1964年兩次特大洪水,政府恢復農田用水,蜀山湖水減少為農田。20世紀70年代,不到十天,長溝人民就把水夷為平地。為了擴大田地,他們把蜀山湖南堤削掉了30多里,變成了耕地,但草林村北面還殘留著原來的湖堤。(不是現(xiàn)在的蜀山湖)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qū))。
蜀山湖仍有小面積水域
馬場湖
馬場湖位于現(xiàn)在的山東省濟寧市。由于蜀山湖容不下小文河的水,在湖堤與交通堤的連接處修建了滾動壩。故名馮家壩。這是蜀山湖的溢洪道閘門。當溫河填滿湖時,水就通過這座大壩流向濟寧以西,在運河沿線的洼地里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湖泊。因湖區(qū)原有牧場可養(yǎng)馬,故名馬場湖。馬場湖的經(jīng)濟功能主要是彌補蜀山湖的不足。馬場湖除接收蜀山湖溢流水外,還接收文泗河經(jīng)西河、府河的水。后來馮家壩被堵,府河變淺。到了清朝末年,湖區(qū)被排干,不再蓄水。據(jù)記載《濟寧市錄區(qū)水利志》:公元1283年(元世祖二十年),從濟寧開鑿至鞍山,入濟水(大清河)濟州河,連接濟、泗水運。公元1441年(明成祖永樂九年),會通河再次開通(元代稱會通河、濟州河,明代通稱會通河)。因為“蜀山湖棄水,沿集寧西運河經(jīng)湖東馮家壩滾入洼地,形成馬廠湖”?!稘鷮幹彪`州續(xù)志》另據(jù)記載,馬場湖在州西十里處,周長約44里,水域面積540公頃。